核酸检测PCR试剂盒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
浏览次数:12发布日期:2025-11-25
1.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方法: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如鼻咽拭子、血液、组织等),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并规范操作。例如,鼻腔采样时需将拭子深入底部旋转多次以确保充分获取细胞样本;对于固体样品(如食物),可能需要剪碎后研磨并离心提取上清液。
-裂解与静置:按比例混合样本与裂解液(如200μL样本+400μL裂解液),涡旋振荡后室温静置以释放核酸。此步骤旨在破坏细胞结构,使目标基因片段游离于溶液中。
2.核酸提取
-将处理后的样本转移至专用提取管,通过旋转拭子或震荡等方式使标本溶解于洗脱液中。例如,紧捏提取管旋转棉签拭子头6次(至少30秒),确保有效成分充分释放。随后静置片刻以便分层。
3.加样与反应体系配制
-取适量提取液加入PCR反应体系,通常包括引物、探针、酶混合物及缓冲液等组分。需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的比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部分产品提供预混好的Master Mix可直接使用。
4.扩增循环设置
-根据仪器型号设定热循环参数(变性、退火、延伸温度及时长)。荧光定量PCR还需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变化,通过标准曲线实现定量分析。注意不同病原体可能对应特定的温控程序。
5.结果判读
-观察质控区(C)和检测区(T)的条带情况:仅C区显色为阴性;C区与T区同时显色则为阳性;若无C区条带则视为无效实验。部分自动化设备可直接输出数值型结果供进一步解读。
核酸检测PCR试剂盒原理:
1.变性:在高温作用下,待检测的双链DNA分子解旋分开成两条单链。这一步骤打破了氢键等维持双螺旋结构的化学键,使原本紧密缠绕的两条互补链分离,为后续步骤做好准备。
2.退火:温度降低后,人工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与单链DNA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这些引物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短片段寡核苷酸序列,它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并绑定到目标核酸片段两端的特定位置,确保了反应的特异性。
3.延伸: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耐热性的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沿着模板链合成新的互补链。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级增长,从而实现大量扩增。
4.荧光监测(针对荧光定量PCR):部分PCR试剂盒采用荧光标记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强度变化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核酸以及其浓度高低。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还能实现定量分析。